2015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开发与设计类决赛获奖情况分析
0 引 言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参与计算机相关的大学生课外竞赛则是体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1]。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为全国高校本科生提供了一次展现作品、表现自我的平台,同时其公平公正的竞赛之风、严格专业的评审标准,使得大赛逐渐成为高校认可的品牌竞赛[2-3]。
2015年上海大学向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委会申请并获批了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决赛的承办权,这也是该大赛第一次在上海举行。此次决赛分为数据库应用、网站设计和虚拟实验平台3个类别,作品都是经过参赛选手反复打磨,再由校级、省级层层选拔。总决赛汇集了来自全国189所高校的328支队伍,共计1 109名师生参赛,最终评选出优秀组织奖11名,一等奖19名,二等奖120名,三等奖189名。
此次大赛的参赛规模和作品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也出现不少新亮点,如在闭幕式表演中有4组参赛队伍愿意上台展示才艺。
1 获奖作品省份分布
在31个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下文简称省市)中,有高校获奖的省市共计29个。获奖总数最多的是辽宁省,共计49个队获奖;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市,共计46个队获奖;第三是江苏省,共计30个队获奖;安徽、湖北、广东、河南、陕西、北京几省市获奖高校数量分布在12~20个;重庆、河北、天津等16个省市的获奖高校数量均分布在4~9个;此外,西藏地区有2个团队获奖;获奖最少的省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西省,均为1个队获奖。在今后大赛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鼓励获奖数量较多的省份继续参赛,还要不断提升获奖数量较少或者未获奖省份的参与度。
表1统计了获奖总数位列前10的省市。其中,辽宁省、上海市和江苏省获奖总数位列第一、第二和第三,湖北省和安徽省并列第四,均有21个队获奖,而广东、河南、陕西、北京和河北几省市分别有18、15、14、12和9个队获奖。
表2统计了获一等奖的省市。虽然江苏省总获奖数位列第三,但是一等奖获奖总数高达4个,在一等奖获奖数量方面位列第一;湖北、重庆均有3个队获得一等奖;北京和上海也均有2个队获得一等奖;安徽、广东、吉林、辽宁、四川省各有1个队获得一等奖。
2 获奖作品类型分布
此次参赛的软件应用与开发类作品涉及虚拟实验平台、数据库应用和网站设计3种类型。为了更直观地观察不同类型作品的获奖情况,笔者将获奖作品按类型进行统计。各类型获奖作品占获奖总数的比例情况如图1所示。在3种类型的参赛作品中,网站设计类作品获奖总数最多,高达178个,占获奖总数的54.27%;数据库应用开发类作品获奖数量为103个,占获奖总数的31.4%;虚拟实验平台类相关作品获奖数量为47个,占获奖总数的14.33%。这反映出广大学生在网站设计领域的技术应用更加娴熟,而在数据库应用和虚拟实验平台两方面的相关技术应用熟练程度不及网站设计类。
本次决赛中共计19个一等奖,其中网站设计类作品获得一等奖共计8个,占该类作品获奖总数的4.49%;数据库应用类作品获得一等奖共计7个,占该类作品获奖总数的6.8%;虚拟实验平台类作品获得一等奖共计4个,占该类作品获奖总数的8.51%。
获一等奖的各类作品比例情况如图2所示。虚拟实验平台类作品一等奖获奖数量占一等奖总数的21.05%,数据库应用类作品一等奖获奖数量占一等奖获奖总数的36.84%,网站设计类作品一等奖获奖数量占一等奖获奖总数的42.11%。
总体而言,数据库应用和虚拟实验平台两类作品在获奖总数中所占比例偏低,但两者的一等奖获奖数量占其各自获奖总数的比例均高于网站设计类。对比网站设计类而言,这两种类型作品更容易受到一等奖的青睐。随着近年来有关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尝试有关虚拟实验平台的软件设计和开发。
3 获奖高校分布
我国共有39所985高校、112所211高校和超过千所的普通高校。在此次决赛中,有11所985高校、37所211高校和141所普通高校参加。不同层次高校学生的软件开发与设计水平不同,以下是对985、211高校、普通高校与获奖数量、获奖类别之间关系的分析。
表3展示的是各类高校获奖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其一、二、三等奖占各自获奖总数的比例不同。985高校所获的一等奖占其获奖总数的20%, 211高校所获的一等奖占其获奖总数的13.1%,普通高校所获的一等奖占其获奖总数的3.2%。此外,超过1/4的985学校获得了奖项,超过1/3的211高校获得了奖项,获得奖项的普通高校占普通高校总数的比例不足1/10。因此,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不仅需要更加积极地参加竞赛,培养竞争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参赛作品的含金量。
不同高校在不同领域各有特色,表4 列出了在数据库应用、网站设计、虚拟实验平台3个领域获一等奖的高校。
由表4知,在数据库应用领域获得一等奖的有2所985高校、2所211高校、3所普通高校;在网站设计方面获得一等奖的有2所985高校、3所211高校、3所普通高校;在虚拟实验平台领域获得一等奖的有1所985高校、1所211高校、2所普通高校。其中,有2所985高校分别在两个领域都获得一等奖,分别是重庆大学和东南大学。总体而言,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参赛作品过程中,可以与学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技术应用能力。
4 年龄分布
此次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共有177位指导教师。获奖团队指导教师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指导教师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2~42岁。年龄为36岁的指导教师人数最多,共有28位,年龄为34岁的指导教师19位,年龄为39岁的指导教师15位;年龄最高的指导教师为59岁,最年轻的指导教师仅23岁。参赛的指导教师大多数是高校中青年教师,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力量。建议高校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开展课外竞赛,支持中青年教师带队参赛积累经验。
图4所示为获得一等奖的团队指导教师年龄分布情况,共6位指导教师,有2位36岁的指导教师,年龄为37岁、43岁、54岁、59岁的指导教师各1位。
图5所示为参赛学生年龄的分布情况,有808位学生年龄处于19~25岁,年龄小于19岁的5位,大于25岁的3位。其中,学生年龄为21~22岁的人数居多,分别为269位、221位,占总人数的60.0%。参赛学生多数为大三或大四学生,表明这些学生更有意愿并且有能力挑战自己,也表明大赛深受大学生欢迎。
5 参赛男女比例
在本次决赛中共有932名学生获奖,男生702名,占总参赛学生人数的75.32%;女生230名,占总参赛学生人数的24.68%。其中,男队长234名,女队长94名。表5统计了团队中男女学生比例与参赛获奖之间关系,可以看出参赛并拿奖的男生人数远多于女生人数。
图6进一步展示了队长为男生和队长为女生的团队所获各级奖项占其各自获奖总数的比例。在一等奖获奖数量占其获奖总数的比例情况方面,男队长和女队长带领的队伍表现基本持平,分别为5.98%和5.32%。在二等奖获奖数量占其获奖总数的百分比上,男队长和女队长带领的团队分别为39.32%和29.79%。在三等奖获奖数量占其获奖总数的比例上,男队长和女队长带领的团队分别为54.7%和64.89%。可以看出,男队长带领团队的作品含金量略高于女队长带领的团队。
不同性别队长带领的团队获奖作品占比如图7所示。在女队长带领的团队中,网站设计、数据库应用、虚拟平台类作品获奖数量占其获奖总数的63.83%、24.47%、11.7%。在男队长为带领团队中,网站设计、数据库应用、虚拟平台类作品获奖数量占其获奖总数的50.21%、34.04%、15.74%。相比之下,女队长带领团队的参赛作品更倾向于网站设计,而男队长带领的团队在3种类型作品上则更加均衡。这反映出男生在数据库应用、虚拟平台方面的技术应用比女生更加娴熟。
6 结 语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历经10年,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我国大学生的品牌竞赛,深受高校师生喜爱[4-5]。希望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开发与设计类的获奖数据对获奖情况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基金项目:
2017年度上海大学高水平大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171622);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NGII20160325);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8-AFCEC-309)。
第一作者简介:
高洪皓,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模型检验、Web应用、服务计算,gaohonghao@shu.edu.cn。
参考文献:
[1] 高洪皓, 高珏, 吴亚馨, 等. 面向测试问题驱动的大学生竞赛能力培养[J]. 计算机教育, 2015(1): 40-42.
[2] 王海峰, 王海燕. 基于多元异构教育理念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教学刊, 2017(22): 159-161.
[3] 邬保明. 从计算机人才供求分析看计算机专业培养改革策略[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21(20): 231-233.
[4] 江岚.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意义的理解[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2): 248.
[5] 黄陈蓉, 张建德. 校企深度融合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7(6): 14-16.
(完)
更多精彩:
高校科研人员注意!国务院这个文件要给你扩自主权、提经费、减审批!
喜讯:《计算机教育》跃居《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7版》Q1区!